新华每日电讯2018.01.1216:52
办卡容易退款难:健身房成了“堵房”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室内健身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据上海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4000多家。
一方面,健身市场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发展模式单一,国内一半以上的健身俱乐部扩张速度过快,成本过高,出现亏损。年卡用户频繁关门出走,导致年卡用户维权问题。纠纷对健身行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新华社记者朱虹
2017年底,上海白领王晓媛(化名)被健身房“堵住”。他加入健身俱乐部已经三年了,但只使用了两年。然而健身俱乐部却“空无一人”,会员无法申请退款。
“本来是想健身,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现在好了,年底年初,健身都坚持不了了,心里还是很担心。”王晓媛告诉记者。
数百名健身爱好者都有和他一样的经历。他们自发组建了微信维权群,希望在农历新年前找到维权的方式方法,挽回部分损失。
老板“跑了”无人“接班”
在上海拥有40多家门店的奥山健身,2017年12月上旬关闭了20多家门店,大部分持卡会员无法办理退款手续。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室内健身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无论是高端健身会所、连锁品牌店,还是私人健身工作室,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有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4000多家。其中,知名品牌连锁健身机构约占50%,“小杂”健身机构占另一半。
潮起潮落,鱼龙混杂。近段时间,健身俱乐部老板偷钱跑路、健身馆私人教练训练不当等情况时有出现,导致不少爱好健身的消费者赔钱或伤身。也让很多想要办理健身卡的市民“回避”健身俱乐部。
“我2015年12月在潮潮健身俱乐部长宁店买了一张三年卡,一共花了6000元。当时之所以选择买三年卡,首先是因为所谓的‘三年卡’。”一来是因为营业员给的折扣,二来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在上海有几十家店,不会轻易倒闭,没想到还遇到了老板拿钱跑路的问题。 离开。”王晓媛说,长宁的这家健身店两年内就更换了经营者,更名为“奥森”。
如今,更名为奥森健身的店面也因业主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而拖欠租金、水电。店主索性于2017年12月上旬关店,留下200多名持卡会员因退款维权事宜告急。一些不常去店健身的卡会员甚至不知道这个消息。
就这样,在上海拥有40多家门店的奥山健身,在2017年12月上旬的几天内关闭了20多家门店,大部分持卡会员都无法办理退款手续……
奥森会员朱老师还有10多节私人课程需要完成。当他按照闭馆前的《通知》到辖区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登记信息时,工作人员直言:市场监管部门只能帮忙调解,但前提是负责人商店的可以找到它。
事实上,奥森不少门店关门后,负责人立即失去了联系。如果联系不到负责人,会员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然而,走法律途径耗时长、成本高,让不少会员感到维权“希望渺茫”。
有委员表示,希望场地租赁方与当地街道、工商等政府部门通过协商协调第三方健身机构“接手”。毕竟大家的健身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方法也“希望不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找第三方健身机构“接手”,就是接手这些会员未完成的会员资格、私人课程等。 “这相当于一个新的健身机构还没开业就背负了巨额债务,谁愿意这样‘接手’呢?”
一方面,健身市场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发展模式单一,国内一半以上的健身俱乐部扩张速度过快,成本过高,出现亏损。年卡用户频繁关门出走,导致年卡用户维权问题。此次纠纷对健身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卖卡、点办”模式不可靠
一家健身俱乐部三十、四十天的销售额可达200万至300万元。店主用40万到50万元作为第一家店的运营费用,剩下的钱用来投资其他店。
“欧森”此前也曾发生过类似案例:2017年11月上旬,上海南京西路一家健身俱乐部突然倒闭。数百名会员价值数百万元的会员费被拿走,让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一些在商住两用楼开设的所谓‘健身工作室’,实际上连注册公司都没有,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连老板都找不到。”一家健身连锁公司负责人张安文(化名)表示,“与灰色地带的健身工作室相比,一些‘卖卡开店’的小型健身机构也存在消费风险。”
张安文表示,“卖卡开店”几乎是健身房行业常见的“套路”。 “很多健身店一开始只需要60万到70万元的启动资金,可以租场地,门面稍微装修一下,购买或租用一些健身器材,招几个前台、销售和教练,然后他们就可以开门营业了。”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健身店的健身卡有效期为3至5年。期限越长,折扣越好。 “很多销售人员的底薪很低,收入基本靠卖卡提成。因此,他们会夸大代理机构的资质和优惠条件,只是为了卖更多的卡、更多的五年卡。”
据了解,一家健身俱乐部一般三十、四十天就能实现200万至300万元的销售额。老板保留四五百万作为第一家店的运营费用,剩下的两百万可以继续投资其他店,以此类推,疯狂扩张。
“但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销售的钱被老板挪作他用,就可能出现风险。而只要其中一家店出现财务问题,无论是‘非正常卖卡’式的喝法,喝药止渴,或者干脆关门,都会导致整个连锁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张安文说。
“市场上那些以‘白狼’式发展的健身俱乐部,一般都会因为新会员、资金链或者其他问题,在两年内无法生存。这是一个成败的拐点,一旦这个拐点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遭到抵制,老板会出谋划策,尝试转移,或者干脆关门逃跑。”王晓媛发行的三年卡在两年的“转折点”出现了问题。
5至7天快速“私人教练”
对于拥有各种健身比赛冠军头衔的私人教练来说,就业门槛其实很低。很多培训机构都保证,只要交钱,就可以获得私人培训资格证书。
除了健身俱乐部老板跑钱的风险外,质量参差不齐的私人教练也是健身房的风险。
如今,上海各大健身房基本都提供私教服务,私教课的收费在每小时300元至800元不等。然而,许多昂贵的私人教练并不可靠。
这些拥有各类健身健美比赛冠军头衔的私人教练,就业门槛很低。一些培训机构开设“速成班”,往往5至7天的培训就能“培养”出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私人教练;更有什者,他们还打出“保证”招聘的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健身私人教练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的私人教练主要来自体育院校毕业生、退役运动员以及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运动爱好者。但体校毕业生实践经验较少,退役运动员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体育爱好者素质参差不齐,大多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导致个人训练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其次,培训和认证混乱。私教潜在市场非常广阔,吸引了众多培训机构的不断涌入。为了吸引更多的学员,很多培训机构甚至保证只要交钱就能获得证书,从而降低了私教资质的价值。
三是监管缺失。健身教练行业的监管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运动安全,但我国既没有专门的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监管,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限制。
2015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健身教练职业发展报告》称,在私教行业,入职1-1年的“新人”中有52%拥有3年专业背景。剩下的48%没有专业背景。
资深健身教练张娜告诉记者,私人教练的流动性很大。很多私人教练一旦有了正规健身场所的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大多数都会自己创业,“租个公寓,开个私人健身工作室”。工作室的收入比正规机构高,但安全性和专业性无法保证。”
翻查媒体报道,近年来,因私人教练指导或保护不当而导致消费者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
2014年7月22日下午,刚刚考完高考的辽阳女孩张婉婷在沈阳格林豪森英帕斯健身俱乐部举办的减肥夏令营游泳训练后突然摔倒。张婉婷被送往医院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法院认为,因健身房存在工作人员无教练证、未进行科学训练等违约行为,认定冲动俱乐部未尽到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张婉婷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并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张娜表示,因健身运动导致死亡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因教练指导或保护不当而导致消费者受伤的情况却不少。
“此类损伤主要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或肌肉拉伤等。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很多健身房或健身教练会欺骗消费者,称这是正常的运动拉伤,他们会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张娜说道。
解决方案“正在路上”
根据上海即将出台的新规定,经营者决定关闭、暂停营业的,应当提前30天发出通知,并告知名片消费者。
上述问题虽然困难,但并非没有解决办法。
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筹备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立法,拟建立统一的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平台,收集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的发行、兑付、预收等信息加强对单一用途预付费消费卡的监管。消费卡类型管理。而健身房的年消费卡就包含在这个清单中。
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条例(草案)》。草案规定,经营者因营业场所搬迁等原因决定停业、停止经营或者影响单用途卡。兑换预付消费卡时,应当提前30日发出通知,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注册卡消费者,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卡内余额。
针对私教乱象,业内人士建议:一是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增加运动处方、健身管理等相关培训内容;二是探索建立行业等级评价体系,并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结合,按照“职业”开放和规范各项目健身指导服务人员,根据不同等级的从业者进行相应的等级评价。
如何让热爱运动健身的人们安心锻炼,避免身体受伤、金钱损失等各种“坏事”,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从业者,都应该为群众做好“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nanyinshuachang.com/html/tiyuwenda/13581.html